橋梁結構性能鑒定知識要點
日期:2017-06-30橋梁結構在運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各種因素的作用,導致結構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作為橋梁結構性能鑒定單位及鑒定人在鑒定工作中存在的各種技術和非技術問題值得探討與研究,為此根據作者在橋梁檢測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幾點看法。
?
?
—— 檢測單位和檢測人員 ——
01 檢測單位的資質
任何橋梁結構性能鑒定工作的開展均依賴于檢測數據,若檢測數據全面、詳細和準確,其鑒定工作的科學性也越強,然而什么樣的檢測數據才具有法律效力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產品檢驗機構,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其鑒定、測試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也就是經計量認證,取得檢測資質、具有CMA章的單位,用經計量認證的檢測儀器經持證上崗的技術人員檢測的試驗數據,在其出具的檢測數據上蓋有CMA章的檢測數據方具有法律效力,其它單位或各人提供的數據不具有法律效力。
而在實際工作中對橋梁結構性能鑒定的資質問題似乎不完全明確,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的專家組進行的鑒定工作和鑒定報告具有法律效力,具有檢測資質的單位提供的鑒定報告也具有法律效力,但問題是涵蓋有研究機構、相關學術團體印章的鑒定報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則不完全清楚,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承認其鑒定報告具有法律效力,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則不承認其鑒定報告具有法律效力。由此而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該問題應引起有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02 檢測人員的要求
橋梁檢測工作是一項理論水平要求較高的系統工作,對從事橋梁檢測的技術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橋梁檢測工作主要技術人員應該具有以下的一些基本的素質:
1)通過手算或借助計算軟件,具有從事常規橋梁理論計算的能力;
2)了解地基、基礎以及結構工程基本理論;
3)有分析、解釋和校核檢測數據的能力;
4)了解主要橋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過程;
5)在熟悉現行橋梁規范的同時,還應該了解歷史上的橋梁規范的發展情況,尤其是橋梁荷載的發展歷史;
6)熟練操作檢測儀器的能力。
—— 檢測鑒定工作的科學性 ——
01 檢測規范
規范是指導檢測人員從事檢測工作最主要的技術資料,也是橋梁承載能力鑒定的主要依據。目前有關規范并不完善,關于公路橋梁結構性能的檢測規范主要有《公路舊橋承載能力鑒定方法》和《大跨度混凝土橋梁荷載試驗方法》等規范以及一些材料性能檢測的規范。上述兩本規范的制定時間均較早,已經不能適應橋梁建設的發展。
此外,還有其他行業如鐵路部門的《鐵路橋梁檢定規范》和林業部門的《林區橋梁技術鑒定規范》等。根據不同的規范要求,對同樣的問題具有不同的抽樣標準和評定標準,有時其檢測數據的評定結果差異很大,問題是最終以那一本規范作為評定依據呢,目前不同的學者對其看法并不一致,設計單位、檢測單位均希望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交通部所頒布的《公路舊橋承載能力評定規程》可以作為公路行業新的標準。
02 檢測的內容
對檢測項目和檢測范圍通常是由委托方指定的。實際上由于某一具體的橋梁檢測項目包含許多相關子項目的檢測,如對某一具體構件的有關項目的評定并不能最終保證構件(或結構)的結構性能,委托方對檢測項目和檢測范圍的指定常帶有人為因素的影響。由于檢測費用是和檢測項目相關的,因而甲方在委托任務時,考慮到市場因素,一般是進行少數項目的檢測,而被委托方也只能根據委托內容展開工作,從而可能會導致兩種情況出現:
1)檢測內容無法完全解決甲方所需解決的問題,從而導致隱藏的問題不在檢測范圍內,或者檢測項目不全,不能涵蓋導致問題的所有原因。
2)檢測范圍內的有關檢測項目可滿足設計和國家有關規范的要求,而檢測范圍以外的相關檢測項目不滿足設計和國家有關規范的要求,從而造成委托方對檢測單位的誤導作用。
當出現上述兩種情況后,檢測鑒定單位和鑒定人均會承擔較大的風險。
03 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由于科學技術水平和檢測技術和設備等方面的原因,檢測工作中對所檢測對象的檢驗數據的準確性問題本身可能就存在問題。如橋梁荷載試驗的應變測試,測試結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測試儀器的精度、應變片的電阻值的差異、應變片粘貼的效果、導線焊接的質量、周圍強電場的干擾等;此外,加載的穩定時間也是影響測試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穩定時間過短,結構的受力變形還沒有穩定,測試結果要小于實際值,穩定時間過長,則測試結果受溫度的影響會增大。為了減少上述因素對測試結果的影響,在測試時,應該保證應變片的粘貼質量,選用質量好的膠水,并由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操作。對于加載的穩定時間,對于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一般控制在5分鐘左右較合適;對于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對鋼結構,2分鐘左右是合適的。
04 計算分析軟件的可靠性
對橋梁進行檢測時,需要對橋梁結構進行承載能力驗算和測試荷載下的內力進行計算。在橋梁進行計算時總會遇到一個問題,用什么計算手段對橋梁進行結構分析呢,有些檢測人員用“SAP”程序,有的用“橋梁博士”程序,或者其他計算程序,有的用手算,不同檢測單位的不同科技人員其計算結果均可能出現一定的差異,到底以哪種計算方法的計算結果為準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 結語 ——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檢測單位應加強有關橋梁技術規范的學習和研究,深刻理解橋梁技術規范的具體內涵和外延,科學進行橋梁的鑒定工作。
2)增強檢測人員的風險意識。在橋梁鑒定工作中存在許多風險,如橋梁檢測過程中的意外傷害、鑒定結論的風險性等等。
3)檢測、鑒定工作一定要客觀、公證。有意歪曲客觀事實,為某一方謀利益的鑒定報告(或調查報告),最終是站不住腳的。
4)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橋梁檢測單位和人員的管理協調以及與外部的協調工作,避免由于市場不正當競爭行為而導致的檢測鑒定的不公正或違法行為,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