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988-1801
雖然在現在的商品房里,很難再看到磚墻結構,但是在老房子,尤其是歷史建筑以及農村,磚墻結構的房屋還是比較多的。但是這些房屋大多歷史久遠,需要進行加固。本文主要講解磚墻加固常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法
01 適用范圍
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是在面層砂漿中配設一道鋼筋網或鋼板網或焊接鋼絲網,達到提高墻體承載力和延性的一種加固方法。其優點是出平面抗彎剛度有較大幅度提高,平面內抗剪強度和延性提高較多,抗塔抗裂性有較大幅度改善,該方法適用于靜力加固和中高烈度的抗震加固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磚墻示意如圖 1.1 所示。
a. 當基礎承受偏心受壓時,可采用不對稱加寬;當承受中心受壓時,可采用對稱加寬;
b. 在灌注混凝土前應將原基礎鑿毛和刷洗干凈后,鋪一層高強度等級水泥漿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劑,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礎的粘結力;
c. 加寬部分的主筋應與原基礎內主筋采用焊接方式進行拉結,并設置梅花布置的拉結筋(如抗剪需要該筋需根據計算確定)。
鋼筋網豎向鋼筋遇樓板時,可采用等代鋼筋進行穿過樓板,使上下樓層鋼筋貫通。等代鋼筋可選用直徑較大、強度較高的鋼筋。
a. 板墻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C20,主受力豎向鋼筋宜采用 HRB335 級鋼筋。豎向受力鋼筋直徑不應小于 12mm,其凈間距不應小于 30mm。橫向鋼筋可采用直徑 6mm,間距宜為 150~200mm。
b. 板墻厚度宜采用 60~100mm;當采用噴射混凝土施工時,不應小于 50mm。
c. 板墻應采用呈梅花狀布置的鋼筋、穿墻筋與原有砌體墻連接;底部應有基礎,板墻上下應與樓、屋蓋可靠連接,至少應每隔 1m 設置穿過樓板且與豎向鋼筋等面積的短筋,短筋兩端應分別錨入上下層的板墻內,其錨固長度不應小于短筋直徑的 40 倍。具體如圖 2.7所示。
d. 板墻與原有墻體的連接,可沿墻體每隔 0.7~1.0m 在兩端各設 1 根φ12 的拉結筋,其一端錨入板墻內的長度不宜小于 500mm,另一端應錨固在端部的原有墻體內。
e. 單面板墻宜采用φ8 的 L 形錨筋與原砌體墻連接,雙面板墻宜采用φ8 的 S 形穿墻筋與原墻體連接;錨筋在砌體內的錨固深度不應小于 120mm;錨筋的間距宜為 600mm,穿墻筋的間距宜為 900mm。
f. 板墻基礎埋深宜與原有基礎相同。
鋼筋網豎向鋼筋遇樓板時,可采用等代鋼筋進行穿過樓板,使上下樓層鋼筋貫通。等代鋼筋可選用直徑較大、強度較高的鋼筋。具體如圖 2.2 所示。